中西医结合论文_暴聋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的应用

2022/02/07
文章目录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及分组

1.2 病例选择标准

    1.2.1 诊断标准

    1.2.2 纳入标准

    1.2.3 排除标准

1.3 干预措施

    1.3.1 治疗原则

    1.3.2 非路径组

    1.3.3 路径组

1.4 研究方法

1.5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2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2.2 2组患者住院天数、住院总费用和住院满意度比较

2.3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2.3.1 2组患者整体疗效比较

    2.3.2 2组患者各听力曲线分型疗效比较

2.4 听力曲线分型、听力损失程度、发病后干预时间、发病年龄及伴随症状与疗效关系

    2.4.1 听力曲线分型与疗效关系

    2.4.2 听力损失程度与疗效关系

    2.4.3 发病后干预时间与疗效关系

    2.4.4 发病年龄与疗效关系

    2.4.5 伴随症状与疗效关系

3 讨论

文章摘要:【目的】探讨暴聋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对暴聋(突发性聋)患者治疗的意义。【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广东省中医院耳鼻咽喉科住院治疗且临床资料完整的暴聋患者,共642例(660耳)。其中,纳入暴聋临床路径的543例(556耳)患者为路径组,未纳入暴聋临床路径的99例(104耳)患者为非路径组。比较路径组与非路径组患者的住院天数、住院总费用和住院满意度,评价2组患者的不同听力曲线分型(低频下降型、高频下降型、平坦下降型、全聋型)疗效及其整体疗效,观察听力曲线分型、听力损失程度、发病后干预天数及发病年龄与疗效的关系。【结果】(1)整体疗效:路径组的总有效率为46.58%(259/556),非路径组为49.04%(51/104);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各听力曲线分型疗效:路径组的低频下降型、高频下降型、平坦下降型及全聋型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3.68%(84/114)、35.48%(11/31)、40.74%(110/270)、38.30%(54/141),非路径组分别为56.25%(9/16)、75.00%(3/4)、42.00%(21/50)、52.94%(18/34);组间各听力曲线分型疗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路径组的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明显低于非路径组,住院满意度明显高于非路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4)不同听力曲线分型的疗效存在不同(P<0.01),其中以低频下降型的疗效为最好,总有效率达71.54%(93/130);不同听力损失程度的疗效存在不同(P<0.01),随着听力损失增加,总有效率逐渐下降;不同发病年龄段的疗效存在不同(P<0.01),随着发病年龄的增长,总有效率呈逐渐下降趋势;不同发病后干预时间的疗效存在不同(P<0.01),随着发病后干预时间的延长,总有效率呈逐渐下降趋势。【结论】暴聋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可以提供更优质的医疗质量,可以明显缩短患者住院天数,降低住院费用,提高住院满意度,但在疗效上路径组与非路径组未显示出统计学差异。

文章关键词:

论文DOI:10.13359/j.cnki.gzxbtcm.2021.12.012

论文分类号:R764.437

上一篇:中西医结合论文_培养具备中西医结合视角的创新
下一篇:中西医结合论文_膝骨关节炎(膝痹)中西医结合

Top